在水下探測、海洋測繪、無人潛器(ROV/AUV)導航與沉船搜救中,M1200d多波束前視聲吶憑借其廣域覆蓋、高分辨率成像能力,突破黑暗與渾濁水域的視覺限制,為水下目標識別與路徑規劃提供關鍵感知。其性能發揮不僅依賴硬件,更取決于科學、規范的操作流程。掌握嚴謹的使用方法,是確保M1200d多波束前視聲吶作業高效的關鍵。

第一步:系統檢查與安裝定位
使用前檢查主機、換能器陣列、電纜及電源連接是否完好無損。將換能器牢固安裝于船體龍骨下方或潛器前端,確保聲學窗口朝向前方且無遮擋。安裝位置應遠離螺旋槳、氣泡區及振動源,避免聲波干擾。水密接頭需涂抹專用油脂并鎖緊,防止滲漏。
第二步:參數初始化與校準
開機后進入系統軟件界面,設置基礎參數:
工作頻率:低頻(300kHz)用于遠距離探測(>500m),高頻(900kHz)用于高分辨率近距成像;
量程范圍:根據任務需求設定(如100m、300m);
波束角度:調整水平/垂直開角(如120°×20°),平衡覆蓋寬度與分辨率。
執行姿態傳感器(IMU)校準,確保俯仰、橫滾數據準確,保障圖像幾何精度。
第三步:航行模式與數據采集
保持載體勻速直線航行,速度控制在2–6節,避免劇烈轉向。啟動實時掃描,觀察聲吶圖像刷新率與信噪比。發現疑似目標時,可切換至“停泊模式”進行360°扇面掃描,獲取信息。記錄GPS位置、時間戳與聲吶數據流,確保可追溯性。
第四步:圖像解讀與目標識別
操作人員需熟悉典型回波特征:
硬質目標(如沉船、巖石)呈高亮強反射;
軟底質(泥沙)顯示為均勻暗區;
空腔結構(如船艙)可能出現多次反射。
結合陰影區判斷目標高度與輪廓,避免將魚群誤判為固定障礙。
第五步:數據保存與設備維護
任務結束后,導出原始數據(.s7k等格式)至加密硬盤,便于后期處理與建模。關閉系統電源,清潔換能器表面附著物(如藻類、貝殼)。檢查電纜磨損情況,存放于陰涼干燥處。定期送檢校準,確保聲速剖面與時間同步精度。